【解说】1981年,时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顾问的意大利人马可·穆勒,将影片《原野》带到威尼斯,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国际之路。此后,他又将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贾樟柯等中国导演推向国际舞台。中新社“东西问”专栏就此对电影史学家、电影制片人、平遥国际电影展首席顾问马可·穆勒进行独家专访。

  【同期】电影史学家、电影制片人、平遥国际电影展首席顾问 马可·穆勒

  (我)16岁(1969年)就开始学中文,意大利和中国开始建交时,我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意大利留学生,到了沈阳辽宁大学。1977年夏天一个晚上,我在南京的某个体育场看了(谢晋导演的)《红色娘子军》,出来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导演真的是,他的风格很独特,也知道有一些新的潮流会出现,我就决定在欧洲(意大利都灵)做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国电影回顾展。

  【解说】1981年,马可·穆勒把中国导演凌子的电影《原野》送到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成为“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同期】电影史学家、电影制片人、平遥国际电影展首席顾问 马可·穆勒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开学后,出现一批新人,他们对电影有很多新的想法。《红高粱》把那种非常浓郁的乡土文化带到欧洲,给好多观众开了一扇窗户。《黄土地》在香港国际电影节放映后,我把影片拿到洛迦诺电影节。那时候西方媒体开始发现,中国非常大众化的电影也有独特的风格。

  【解说】通过40多年的生活观察,在马可·穆勒看来,中意两国文化差异在逐渐磨合。

  【同期】电影史学家、电影制片人、平遥国际电影展首席顾问 马可·穆勒

  我真的觉得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让更多人认识到,我们(意中两国)的差异不是那么大。第一阶段是介绍中国电影,第二阶段是让(海外)普通观众每次来看一部中国电影,他们就用中国人的眼光看世界。我觉得这方面中国电影所起的作用还是挺大的。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不算是那种“远方来的神秘的文化”。

  【解说】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00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一。

  【同期】电影史学家、电影制片人、平遥国际电影展首席顾问 马可·穆勒

  In the past two years, there has been a debate about whether Chinese films should maintain a unique cultural style. I think we must not forget that Chinese films are very diverse. The core audience includes literary and artistic films, and various core audiences must be Existence, the future of Chinese films will definitely follow this diversification and different paths to develop.

  [Commentary] As the chairman of man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 how does Marco Muller view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film festiva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culture?

  [Concurrent] Marco Muller: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meaning and role is to discover new Chinese filmmakers, especially in Pingyao, we have been doing this work, introducing new directors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audiences and media.

  Reporter Qu Lixia Hu Jian reported from Shanxi Jinzhong

Responsible editor: [Luo 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