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13日电 (孟彦 张素)中国航空学会近日组织专家对通用航空进行“会诊”,并为通用航空发展开出“药方”——以市场需求导向为牵引,推动通航飞机型号不断创新。

通航仍“慢半拍”

  11日至12日,中国航空学会在湖南郴州组织通航产业创新发展调研活动。其间,中国快递协会会长高宏峰坦言“中国通航发力太晚了”。

  高宏峰给出一组数据:美国现有通用机场1.9万多个,飞机22万多架,而中国注册通航机场仅339个,运营航空器3131架,差距十分明显。他还注意到,去年中国货运531亿吨,快递800亿单,其中公路占大头,铁路运力少,通航是短扳。

  通航产业涵盖航空制造、飞行试验、航空维修、航材供应、运行保障、教育培训等方面,既涉及农林作业、工业勘探、电力巡察等生产服务,抢险救灾、医疗救援等社会服务,还包括低空旅游、航空物流、航空运动、体验飞行等消费服务。

  在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林左鸣看来,通用航空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极大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构建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通航“热起来”

  林左鸣指出,通航飞行器研发制造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研发新型号、改进新技术、创造新业态、满足新需求。他还分析,以点对点“鲜活快递”为主的航空物流将成为航空消费的新业态,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抓紧研发定型适用于航空物流配送的多用途固定翼飞机”。

  参与调研的专家也认为,政策支持是通航飞起来、热起来的制度保证。中国航空学会产教融合委员会副主任吴桐水注意到,“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稳步建设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汽车保有量达到每千人200台时,就会进入‘通航飞行时代’。现在中国的汽车拥有量是每千人180台,中国的‘飞行时代’即将到来。”

  专家还援引摩根士丹利发布的行业报告称,未来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场(UAM)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城市空中物流规模达到460亿美元,中国有望占比45%,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如何“入乡随俗”

  通航有着巨大发展空间。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总经理刘高倬强调,要找到一条能盈利能发展的模式。具体来说,首先“产品要成功”,这样才能进入市场流通;其次“市场要成功”,要有回头客,能让客户挣到钱;第三“商业要成功”,就是要按市场规律办事。

  湖南郴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梁成谷着眼于如何“入乡随俗”。他以湖南当地为例说,作为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低空旅游优势明显,还拥有翔龙等通航产业链发展基础和50万熟练技术工人。他对发展以通航为主体的低空经济充满信心。

  湖南翔龙XL100轻型运动类飞机总设计师黄天明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开发研制用以海岛补给的水上飞机,进行高原补给的高原型飞机,正着手研制有效载荷1吨、6—8座的多用途飞机,主要用于物流配送,以解决物流界“急难愁盼”运输问题。

  “要着眼国内技术、市场空间和基础成本,研发最实用、最可靠的通航飞行器。”黄天明说。(完)